第九十二章 人生-《晚唐浮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陛下,臣记起了很多晋阳旧事。”陈诚轻声说道。
    邵树德抬起头,想了想后,道:“朕也记得。”
    “那时候臣还是存了点私心的。”陈诚叹道:“艰难以后,也不是没有文官领军。昭义军过来的数千军士,都是个顶个的好儿郎,臣还想带一带。但后来发现,实在带不动。”
    “朕忘了很多事情,但还记得那年之事。”邵树德不自觉地笑了起来,道:“陈卿当时说‘不瞒将军,去岁我没走,也是存了点私心的。而今方知自己不是带兵的这块料,左支右绌,已是维持不下去了。’”
    陈诚也笑了。
    四十年后,再追忆当年往事,只让人感慨万千。
    “见你来了,老李还有些失落。”邵树德哈哈一笑,道:“后来私下里找过我几次,说外人不可信。”
    陈诚一直维持着淡淡的笑容。
    一个已经磨合得非常不错的小团体之中,突然加入了一帮外人,取代了他原本“出谋划策”的位置,失落是很正常的。
    但团体总要发展,总会有新人加入。
    李延龄,其实很好。
    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,费心费力做好自己的事,且一直在进步。能有这样的老兄弟、同僚,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
    恩也好,怨也罢,到了这会,都该看开了。
    “后来,我得授绥州刺史,你来了后,是不是心都凉了?”邵树德开玩笑道。
    “绥州其实不错了。”陈诚轻轻摇头:“陛下是带了三千精兵上任的,又有诸葛大帅提携,夏绥镇早晚是陛下的,臣当时处心积虑谋划如果消灭镇内诸将。没想到,陛下更精于此道。夏绥、朔方、天德、振武四镇一统之后,再收入党项诸部,大势成矣。”
    “得陈卿,朕之幸也。”邵树德叹了一声,说道。
    说完之后,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
    雪头子打在窗棂上,扑簌簌作响。
    北风呜咽,恍如招魂之音。
    “老陈,可还有未了之心愿?”邵树德突然说道:“老兄弟们有先有后,朕晚走几步,有些牵挂,可为你们处理掉。”
    “陛下……”陈诚眼角流下两滴浊泪,轻轻摇了摇头,道:“臣此生已至圆满,无憾事也。”
    邵树德沉默。
    真的没有憾事吗?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遗憾。少年时、青年时、中年时乃至老年时,遗憾、悔恨、不舍、难过,诸般滋味,一一品尝,临走之时,真正完全释然的又有几个?
    “可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说?”邵树德问道。
    又是长时间的沉默。
    “陛下保重龙体。”寂静的屋内,响起了陈诚若有若无的叹息。
    “好!”邵树德点了点头,没再多言。
    临别之时,君臣之间曾经的分歧早就烟消云散。
    几十年的出谋划策,几十年的殚精竭虑,几十年的操持政务,几十年的情分。在这些面前,些许分歧、生分、争执、不解,又算得了什么呢?
    君臣相对,默然无语,却又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    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陈诚的几个儿子进来探视了几次。看到邵树德时,毕恭毕敬,十分紧张。
    邵树德和颜悦色地和他们说了几句,然后一直坐在胡床上。
    太医署的医官也时不时进来。其实他们早就束手无策了,只不过聊尽人事罢了。
    邵树德也不看他们,有时候就定定地想着心事。
    人来来往往,都引不起他的注意。
    这个世上,又有几人能在他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呢?越来越少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