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摘桃子-《孤勇大明》
第(2/3)页
荷兰人的七月号被炸沉了,若是他们知道是你鲁国辅干的,又岂会善罢甘休?你还要满世界嚷嚷去献俘,生怕别人不知道?
郭东可不想让荷兰人知道、是他炸沉了七月号,既然鲁国辅想接了去,便由得他了。
不过,鲁守备这人做派随意,似乎没什么官架子,郭东对他倒是不反感,也不忍他去做个无辜的背锅侠。
郭东提醒道:“鲁守备有没有想过,万一那日,荷兰人打上门来,又当如何?”
“有道是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怕他作甚?”
鲁国辅不以为然,又道:“有战事,我的人至少有军饷可拿,好过现在、我舟山营兵自生自灭。”
鲁守备把话都说得到这个份上,郭东也只好当即表态,七月号的事儿,完全是舟山营兵一家所为,跟他没有任何关系,争功什么的,根本不存在。
......第二日一早,雪终于停了,郭东也要启程前往宁海。
沈家门码头是舟山的门户,来往舟山的海船都要在此地停泊,海峡对面便是号称‘海天佛国’的普陀山,只不过时下因为海禁,香火远不如后世那么鼎盛罢了。
郭东昨日苏醒过来时,已是入夜,今日才得见沈家门码头的真面目,在码头附近,他见到不少着胖袄的兵士,个个都是一脸的菜青色,一大早背着个竹篓,下海捕些鱼虾来养家糊口,好像这才是他们的本份。
这样的兵士,根本没有任何战力可言,别说是荷兰人,就是倭寇卷土重来,估计他们也招架不住。
说起来,也是朝廷对不住他们,倭寇闹得紧时,朝廷用得着,便给些军饷,如今倭寇式微,用不着了,又不肯裁撤,就这样不上不下地吊着,却不给饷,任其自生自灭,实在让人寒心啊。
看起来,鲁国辅所言属实,舟山营兵的日子确实不好过。
舟山是孤悬海外一孤岛,扼江口要津,第一要务,便是海防。
郭东今日在舟山所见,与他在后世了解到的史料记载差不多,有明一代,海防确实形同虚设。
“海道险,勿出兵,但令诸卫严饬军士防御之。”
这话可是开过国皇帝朱元璋所说,由此可见,大明朝廷对待海防的消极态度。
大明沿海地区,饱受倭寇贼患困扰,人民苦不堪言,朱元璋雄才大略,难道他就不想有个安宁的海疆?
他当然想,只是一算账,在海岛上固守,完全不划算,还不如把海岛上的居民迁到内陆去,更划算,于是乎,便有了大明的禁海政策。
舟山的地理环境,使其成为难以防守之地。
作为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,舟山与内地之间隔着一段相当漫长的水路。
这使得一旦战争在海上爆发,内陆不可能及时派兵支援,只能依靠驻扎在舟山的士兵独力支撑。
但是,作为一个岛屿,舟山的自然环境又相当恶劣。
岛上不仅多山地丘陵,无法提供大规模、大面积的粮食种植条件,而且,条件稍好的海岛边缘地带,也因常年受到海水的侵蚀而土壤盐碱化,粮食产量极低。
扣除必须上交的税收之后,本就不多的粮食更加稀少,难以维持大数量人口生存。
此外,由于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区位于海边,这就使其极易遭到贼患的破坏。
虽然种植困难,但破坏起来,却是很容易,直接一把火,就能让舟山整年陷入缺粮状态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