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6回忆录6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十三、太子监国与朝堂新风

    南夏盛世的第十年,太子慕容瑾年满十五。按南夏祖制,太子年满十五便可参与朝政,慕容冷越有意让他历练,下旨令太子监国,协助处理日常政务。

    风染霜深知太子监国是柄双刃剑,既能让他快速成长,也易成为朝堂暗流的目标。她特意召来太子,在坤宁宫彻夜长谈。

    “瑾儿,监国并非虚名,而是要真正担起责任。”风染霜将一枚刻着“慎独”二字的玉佩递给儿子,“朝堂之上,人心复杂,你要记住三点:一不偏听偏信,二不急躁冒进,三不轻易许诺。凡事多问多思,若拿不定主意,便来问我或父皇。”

    慕容瑾接过玉佩,郑重颔首:“母后放心,儿臣定当铭记教诲,不负父皇与母后的期望。”

    太子监国的第一道旨意,便是整顿京郊漕运。京郊漕运负责京城粮草供应,近年因官员贪腐,时常出现粮草延误、损耗过大的问题。慕容瑾亲自带队前往漕运码头核查,查出三名主犯,按律革职查办,同时推行“粮账公示制”,让百姓监督漕运流程。

    此举大快人心,却也触动了部分官员的利益。以礼部尚书王大人为首的保守派,暗中勾结,散布太子“年少气盛、苛待老臣”的流言,试图动摇太子的威信。

    风染霜得知后,并未直接干预,而是让秋枫将王大人等人贪腐的证据,悄悄送到了太子手中。

    慕容瑾聪慧过人,立刻明白母后的用意。他没有急于发作,而是在朝会上,先公布了漕运整顿的成效——京城粮草供应效率提升三成,损耗率降至历年最低,随后话锋一转,拿出王大人等人贪腐的证据,当众弹劾。

    证据确凿,王大人等人无从抵赖。慕容冷越龙颜大悦,下令将王大人等人革职查办,流放边疆。经此一事,太子慕容瑾在朝堂上的威信彻底树立,保守派也收敛了不少。

    风染霜看着儿子的成长,心中欣慰,却也更加谨慎。她知道,太子的锋芒毕露,必然会引来更多觊觎和暗算,深宫与朝堂的暗流,从未真正消失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十四、公主和亲与北境棋局

    太子监国的第二年,北境传来消息:赤狼族残余势力与周边部落结盟,再次在边境劫掠,虽未造成大规模战乱,却也让边境百姓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秦将军此时已年近花甲,身体大不如前。慕容冷越有意让年轻将领历练,却又担心北境局势失控,一时犹豫不决。

    风染霜在朝会上提出:“皇上,北境之乱,根源在于部落之间的利益冲突,以及赤狼族对南夏的积怨。单纯的军,事,镇,压,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臣妾有一计,可保北境长久安定。”

    “皇后但说无妨。”慕容冷越道。

    “和亲。”风染霜一字一句道,“公主慕容瑶年满十三,聪慧善良,深得民心。若让瑶瑶公主和亲北境,嫁给势力最强的拓跋部落首领拓跋烈,既能安抚拓跋部落,又能借拓跋部落的力量,牵制赤狼族残余势力,同时,也能向周边部落示好,彰显我南夏的诚意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朝堂哗然。

    “皇后娘娘,公主金枝玉叶,怎能远嫁北境蛮荒之地?”御史大夫立刻反对。

    “皇上,和亲虽能暂缓战乱,但公主的幸福……”吏部尚书也面露难色。

    慕容冷越心中也十分犹豫,瑶瑶公主是他的掌上明珠,他怎能忍心让女儿远嫁他乡?

    风染霜看向慕容冷越,眼中带着坚定:“皇上,公主的幸福固然重要,但南夏的安定,百姓的安危,更为重要。瑶瑶是南夏的公主,理应肩负起守护家国的责任。而且,拓跋烈虽为部落首领,却并非残暴之人,他一直渴望与南夏交好,只是碍于部落之间的矛盾,迟迟不敢行动。若瑶瑶公主和亲,定能化解矛盾,让北境长治久安。”

    慕容瑶得知消息后,主动前往养心殿,跪在慕容冷越和风染霜面前:“父皇,母后,儿臣愿意和亲北境。儿臣是南夏的公主,能为家国安定出一份力,是儿臣的荣耀。”

    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,慕容冷越心中五味杂陈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“好,朕准了。瑶瑶,你放心,父皇和母后定会为你准备丰厚的嫁妆,让拓跋部落不敢亏待你。”

    风染霜扶起女儿,眼眶泛红:“瑶瑶,委屈你了。到了北境,若有任何困难,随时派人送信回来,母后定会为你做主。”

    随后,南夏派使者前往北境,与拓跋部落商议和亲事宜。拓跋烈得知消息后,大喜过望,立刻答应了和亲,并表示愿意协助南夏,清除赤狼族残余势力。

    和亲队伍出发那日,风染霜亲自送到城外。她看着女儿乘坐的花轿渐渐远去,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担忧。秋枫在一旁安慰道:“娘娘,公主吉人自有天相,拓跋烈定会善待公主,北境也定会因此安定下来。”

    风染霜点头,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光。她知道,和亲只是权宜之计,赤狼族残余势力背后,或许还有更深的阴谋,北境的棋局,才刚刚开始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十五、暗线反噬与深宫惊魂

    公主和亲后,北境局势果然好转。拓跋烈履行承诺,带领部落士兵,与秦军联手,清剿赤狼族残余势力。赤狼族残余势力节节败退,很快就被彻底消灭,北境恢复了安定。

    然而,就在风染霜以为北境之事尘埃落定时,宫中却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。

    这天,风染霜正在坤宁宫批阅奏报,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,手中的朱笔掉落在地。秋枫见状,连忙上前搀扶:“娘娘,您怎么了?”

    风染霜刚想说话,却一口鲜血吐了出来,染红了手中的奏报。

    “娘娘!”秋枫大惊失色,立刻让人传太医。

    太医赶来后,为风染霜诊治,神色凝重地对慕容冷越道:“皇上,皇后娘娘是中了毒,而且是一种慢性毒药,日积月累,已经侵入五脏六腑。若不是今日发作,恐怕还会被蒙在鼓里。”

    慕容冷越大惊:“什么?皇后竟然中了毒?是谁这么大胆,敢在宫中下毒?”

    太医道:“皇上,这种毒药名为‘牵机引’,无色无味,溶于水中或食物中,很难被发现。而且,下毒之人,必定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,才能如此精准地长期下毒。”

    慕容冷越立刻下令,让禁军封锁坤宁宫,对宫中所有与风染霜有过接触的宫女太监、大臣家眷进行彻查。

    风染霜躺在病床上,脸色苍白,却依旧保持着清醒。她想起了最近宫中的一些异常:负责为她泡茶的宫女小莲,最近总是神色慌张;御膳房的李总管,曾多次向她身边的宫女打听她的饮食喜好;还有,贤妃最近送来的滋补汤,她喝了之后,总觉得有些不适。

    她立刻让秋枫,重点调查这三个人。
    第(1/3)页